下面云筑网就和大伙说说在签订装修合同前应该核实的三件事与装修合同中的四大陷阱,各位必须要注意咯。
签订装修合同前应该核实的三件事
施工的资格和信誉
对工程施工的乙方,在选择时必须要注意其资格与信誉,按有关规定需具法人资格和肯定建筑资质等级。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应向乙方索取企业营业执照与资质等级证书的复印件,并有权让乙方提供进位证。另外在选择施工方时还应注意考察信誉状况。
工程承包方法
容易见到的工程承包方法有几种:包工包料、包工不包料、包工半包料等。这类承包方法看着好像非常简单,其实真的容易出问题的就是在这里,包工包料顾名思义就是材料、施工均由施工方提供,甲方仅需按需要付肯定的钱就能了。然而有很多施工方为得到更多的利益,在工程中用一些便宜的或不合格材料,可能看不出来,而用时就会出现不少问题。所以在签订合同前必须要将预算及需要做得十分详细,在材料上甚至需要其精准到具体品牌、型号及水平类别等,在施工需要上也同样可以列出具体的操作需要。
付款方法与验收标准
付款方法是合同中要紧的一项。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自己,最好不要在施工未完工之前将全部款项付清,如此会令你处于一个很被动的地方,目前已有施工装修公司推出不收任何预收费,或是预收一小部分定金,而完成后交全款的服务,这都有益于保证工程能按你的需要进行下去。验收标准也同样非常重要,可以按国家标准对工程进行验收水平。另外,还要对施工期限、误工责任、施工筹备及支持工作、违约责任及临时增减、改动工时的结算方法、保修时间等细节逐个进行推敲、争取,以从更大程度上保护自己。当然你别忘记合同要去有关法律部门进行公证。
装修合同中的四大陷阱
1、“保修”不可轻信
在装修合同里,“工程验收”一项里包含了“保修”的内容。保修期长短不一,一般一到三年。但事实上,只须装修完工时没出现水平问题,保修的实质意义就不大了。由于一旦工程出现了问题,也非常难界定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譬如,业主家的门开裂了,家居装修公司会说是由于家的环境太干。甚至会把责任推到建材商身上。
虽然目前有些合同也约定,在保修期结束后,业主才付品质保障金(即尾款)。但这部分款项一般只占工程款的5%。事实上,家居装修公司早就从别的地方把这点钱找齐了。即便出了问题,业主拒付品质保障金,家居装修公司也没多大损失,事情也就如此不了了之了。
2、自购建材成负累
通常情况,对于家居装修公司购买的建材,业主都会比较小心。会严格审察其品牌、厂商等,并在合同中注明。但对自己购买的建材却疏忽大意,为家居装修公司留下了把柄。
假如业主自己购买装修建材等家居装修材料时,在合同中务必要标明商品的序号、名字、厂商、品种、规格、数目等内容。有些业主感觉自己采购的东西一定没问题,就不在合同中注明,给了家居装修公司可乘之机。一旦出现问题,家居装修公司就会据此推卸责任,说是业主购买的建材有问题。
3、模糊词语生事端
在装修合同中,有的含糊不清的说法,责任认定带来了隐患。诸如,“按实质发生额计算成本”等。“按实质发生额计算成本” 是个水分非常大的定义。什么是实质发生额,也不好界定。一方面,业主没办法限制工人的施工损耗,其次,工人的人工成本计算也不统一,有按人头算钱的,也有按项目工时算钱的,业主非常难准确地学会有多少工人干了多久。
4、“增项”隐藏机关
在家居装修合同中,一般都会有如此的约定:除因为施工方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增项外,业主需要修改和增加的项目由业主承担成本。家居装修公司就常常借助这一条约来钻空子,胡乱收取成本。譬如,在下水管道的改造中,只标明水管的价钱,但不标明需要用多少管道。最后,实质用了多少,只能听家居装修企业的说法了。对于埋藏在墙体内的电线等,就更容易发生此类情况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状况,有的业主为了使房间个性化,主动需要增加一些设计。云筑网觉得,本来业主增加项目的做法会打破房间的整体风格,但家居装修公司为了多收取增项费,也对此不予制止。